目录
城乡规划·设计
城市局地气候区的构建及其城市功能形态特征分析王亚莎;詹庆明;欧阳婉璐;5-13
存量建筑转变青年共享社区的再生策略探究——以深圳多处复合型青年共享社区为例谭慧宇;14-21
陆海统筹背景下渔港生态化-活力环存量更新方法研究——以厦门闽台中心渔港为例常玮;吕宛育;袁佳欣;郑开雄;22-30
基于界面优化的街道活力营造——以上海多伦路为例刘翠;刘娜;31-34+38
低碳出行视角下公交都市建设策略探讨——以昆明市为例翟玉林;陈桔;35-38
中小城市城区老工业地段“城市双修”更新策略研究——以广西贵港贵糖地块为例周润超;黄建云;39-44
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乡村类型研究——西宁的案例张伟峰;张立;45-49+53
基于触媒理念的“营地+”乡村建设发展思路杨婧祎;王贺;纪翔耀;50-53
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测度及优化策略研究吴涵;彭建东;54-58+63
老龄人诉求下保障房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研究——以广州市为例陈澄静;张媛媛;唐波;李城坤;59-63
我国新时期新型产业园区发展趋势与空间设计策略初探张馨月;姜文艺;64-67+71
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——以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为例匡松;翟文雅;68-71
遗产旅游地保护规划实施后评价——以丽江白沙古镇为例何思薇;车震宇;72-74
产城互动、宜业宜居——福州滨海新城产城融合发展对策景秀艳;符小洪;75-77
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溯源宋菊芳;张晨阳;许小兰;78-82
城中村是城市未来的种子——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研究郭岸;李冰洁;83-86+94
基于社区规划师制度的社区公众参与研究李彦辰;孙弘;87-91学术研究
雾霾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研究综述冯欢;毕凌岚;92-94城市空间
基于SD法的邻里中心交往空间使用后评价——以苏州翰林邻里中心为例李立新;刘磊;95-99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
陕西关中农村民居适老化设计虞志淳;姬彤彤;100-104
三原县柏社村地坑窑院方位观徐子琪;105-109+118
基于地域气候条件下四川甘孜州藏族新民居设计研究张世超;李莉萍;110-113建筑设计·理论
建筑的交互性——从建筑存在到主体间性宋靖华;孙浩宸;114-118
“建构”理论指导下的建造教学实践施煜庭;徐旻培;徐炯;119-121
基于ANSYS的地铁上盖建筑物车致振动研究袁嘉明;张路遥;122-124
阿尔瓦罗·西扎建筑的雕塑语言分析李芝也;马轶晗;125-130
“体育场功能+”——针对低收入群体的体育场设计探索张力敏;131-134
基于装配技术理念下的城市青年社区设计研究——以“创想青年家”方案为例唐洪流;金子;135-139
时间—存在:建筑叙事的建构思考凌世德;陈志聪;140-143
从“表皮化”的设计倾向谈体育建筑设计中的个性表达阚焱;郭明卓;144-146+158
清水混凝土建筑设计、建造与表现——以和美术馆为例张宇喆;朱亦民;147-149
旅游介入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——以岳西县水畈村为例周庆华;刘涛;150-152建筑文化·传承
历史建筑更新与保护中的“融合”与“共生”——以陕西商洛凤凰古镇为例郭婷;153-158
以博物馆为文化媒介探究城市文化的更新发展——以武汉革命类博物馆为例赵晶晶;胡思润;159-162
浅析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纹饰艺术——以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为例朱玉东;宋辉;163-166
河津真武庙空间格局初探巨垚博;167-169城市景观·设计
体育场馆景观设计研究——以开封市体育中心景观工程为例王颖;170-174
基于空间句法的岭南庭园空间及“垂直性”分析蔡银梅;郭谦;175-179
高铁沿线防护带生态廊道研究——以上海沪杭高铁(浙江省界-松江区界)生态廊道为例姚顺水;180-182
基于使用后评价(POE)的社区公园优化策略研究——以昆明东华公园为例赖艳红;杨毅;183-186
城市公园的使用后评价——以河南省济源市清趣园为例李珍妮;苗健;李莉萍;187-189建筑技术·应用
散点透视在山地建筑设计中的运用——贵州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唐洪刚;周悦;周洲;190-194
高速读取——可视信息在建筑表皮中的应用转向赵蕊;刘松茯;195-1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