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传统村落保护与特色营造
“功能复合下”徽州传统村落水街空间活力提升策略——以祁门县历溪村为例贾尚宏;周琪;钟杰;5-9
基于生态保护的山区乡村聚落发展评价研究——以福建省永泰县为例李霞;林婧颖;吴元晶;林丽丽;吴小刚;10-13+18
滇西北澜沧江流域藏族村落聚落空间形态初探靳秋琪;程海帆;14-18
基于韧性视角的古村落旅游发展途径探索——以石头村为例刘雪莹;方昊呈;19-23
从乡村旅游视角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——以内蒙古清水河县老牛湾村为例于辉;季帅;李尧;24-28+92
山西山区特色建筑的营造方式研究赵健彬;郭菲菲;29-31
城乡规划·设计
城市健康步道声景优化研究——以厦门山海健康步道狐尾山段为例陈杰;王波;李立新;邱鲤鲤;邓显渝;32-37
生态位视角下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策略研究——以深圳为例阙权鸿;文超祥;朱查松;38-41+60
城市失落公共空间的识别研究白聪霞;陈晓键;42-45
现代城市中的场所与人文精神传承——以南阳市宛城区民主街为例王宇;刘富余;张陶成;46-49+101
基于SVR的逐日网约车服务需求预测方法文琰杰;许旺土;张晓阳;蔡伟兵;50-54
基于POI的商业休闲娱乐设施空间分布与聚集特征分析——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龚修齐;55-60
基于TOD模式的青岛城市轨道站域空间策略研究邵峰;李会娟;陈光耀;61-63
建筑教学
通专结合及拓展——以乡土建筑为介入点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法初探王伟;李嘉越;64-67
面向工程实践的城乡物理环境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李莉娟;王爱霞;68-70+105
基于CDIO理念的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讨范庆来;宋克志;孔宪海;武科;苑宏宪;71-73
面向风景园林专业生态规划教学的GIS空间分析技术融合研究田雅丝;74-76
维度转换训练在设计素描中的实践王琼;李朝琪;77-80
适老性设计与老龄化应对
场所与人的多维视角——“原居安老”相关理论与模型辨析张子琪;81-86
基于ICT的社区养老设施使用效率实证研究——以上海市L机构为例姚栋;吴丽群;秦志宇;申朝阳;王瑶;87-92
建筑文化·传承
北京朝阳1919小剧场的美学风格与文化底蕴研究付璐;孙昊;93-95
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历程演变(1931—2005年)——以ICOMOS相关文件为例陈洁;96-101
川南碉楼民居文化建筑特征解析及保护对策研究——以四川省泸县屈垣子庄园为例聂雨馨;102-105
建筑设计·理论
柔索张拉钢木可展结构仿生亭乡村建造实践研究邓丰;106-111
基于Climate Consultant的干旱绿洲区民居气候适应性探析——以新疆喀什地区为例刘锦涛;塞尔江·哈力克;112-116
“规模—空间”关联机制下高中校园模式变迁与设计更新——以中、美、日、英为例罗琳;李志民;吕园;117-121
襄阳市商业综合体中庭空间夏季热环境研究王晓健;晏红霞;郝帅;122-126
夏季北方某建筑群温度模拟与分析王培栋;牟晓蕾;127-129+152
“互联网+SI住宅”——万物互联时代的租赁型住宅模式探索高宇波;司丽超;130-132
基于PyroSim的老年公寓火灾蔓延规律分析黄丽蒂;罗开洲;刘莹;许欣欣;董智龙;133-135
无物象的新秩序——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分析至上主义从艺术到建筑的演变朱羿郎;136-141+160
独居青年群体的智能居住空间设计研究都伟;宋宛青;142-145
桥梁符号研究李莹;146-148
高校餐饮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陈岩;吴琼;149-152
基于认知理论的儿童环境掌控力幼儿园空间提升策略研究李承来;马晓璇;李玮奇;153-155
建筑技术·应用
严寒地区彩钢板顶阳光间的采光与节能协调性研究刘博;王慧;156-160
GM-SVR模型在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申靖宇;刘志忠;牛晓婷;161-164
20世纪80年代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探索——国外技术的引进与实践研究张明鑫;高莹;165-167+183
基于BIM技术在暖通空调施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潘永刚;石超;168-171
点云扫描与BIM技术的结合研究王思平;172-174
园林与景观设计
老旧住区绿色重构价值评定研究——以嘉陵桥西村老旧住区重构为例李勤;龚建飞;175-179
临汾市后加楼村景观敏感性分析研究高静;王昕;胡石琳;刘成鑫;180-183
晚明山东邹平张延登家族园林考略郭以德;周向频;184-190
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攀枝花市竹湖园公园使用后评价(POE)研究李丽华;翟辉;191-194
遗产保护与乡村景观规划——以潭柘寺平原村为例段思乔;195-198
《城市建筑》杂志庆祝建党100周年专刊征文启事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