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城市记忆与工业遗产
“城市双修”背景下的旧工业区改造规划研究——以合肥市东部新中心西部地块为例王北辰;顾康康;罗毅;唐玲玲;5-10+20
功能关联性视角下玉门石油系列遗产的构成与特征分析孙志敏;刘璐;11-15+33
广州钢铁厂工业遗产完整性评价及保护策略梁婧娴;江本砚;陈志奕;16-20
云南省水利工程遗产现状与保护的思考朱璨;何俊萍;21-23
城乡规划·设计
旧城改造背景下的老旧街区绿色重构价值评定研究——以西安创业咖啡街区为例李勤;郭晓楠;24-28
西安城镇集中建设区内村庄发展方向评价亢怡雪;高雅;29-33
老旧小区与毗邻片区共享停车策略探究彭媛媛;刘勇;白梦朝;34-36+41
日本城市收缩的形成机制与复兴策略研究杨小萍;陈亚颦;37-41
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设计POE研究——以昆明滇池路怡心桥节点为例张君玉;白旭;42-46
社区综合性养老设施设计的多元化和可持续性研究石丽;47-50+139
老旧小区“菜单式”综合更新方法研究赵悦;索健;王继辉;51-54+58
广州市城市更新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研究欧陈煜;55-58
基于文化传承的城中村微改造设计研究——以广州市岑村为例陈薇薇;邓烨华;59-61
城市特色危机背景下风貌延续的问题与策略——以广州城市为例黄上君;62-64
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
“文本”编辑视角下南丹白裤瑶风情瑶寨的空间叙事表达探索王立;简子珊;65-70
明清时期山西商业环境影响下的聚落研究苏项锟;71-74
喀纳斯河谷传统聚落建筑的营造与环境适应性探究韦尼拉·沙依劳;塞尔江·哈力克;75-79
浙东古村落寺庙祠类建筑空间特征及其演化规律——以宁波东钱湖域古村落为例孔惟洁;80-84+185
古村落民居的活态化保护策略探究——以庙前镇中田村为例宋晟溥;85-88+110
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传统村落风貌优化策略研究——以柳林县上庄村为例韩卫成;贺亚男;89-91
建筑教学
历史与教学应用视角下对实体建筑模型价值的探讨张喆雯;陈斌卿;徐梦蝶;汤启蒙;92-96
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总体规划教学改革探索朱查松;王嫣然;97-100
应用型本科高校“建筑物理”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——以三江学院建筑学院“建筑物理”课程改革为例文博;101-103
高校体育建筑总体布局探研——以上海3所高校为例钱锋;夏晔;104-110
建筑设计·理论
基于眼动跟踪的商业化历史街道风貌感知研究——以厦门沙坡尾骑楼街为例张乐敏;张若曦;殷彪;王鹏宇;闫树睿;111-118+148
共生视角下集美万达商业中心立面形态研究李立新;许家杰;119-124+166
乡村小规模学校建筑空间环境更新设计李曙婷;周崐;黄淼;曹汶博;125-129
自然拟态下的整合形态——以南艺人行桥实验设计为例丁治宇;130-134
热致变色智能窗户的建筑应用研究现状及前景分析梁润琪;颜哲;姚佳伟;张永明;135-139
基于POI数据的产业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——以安顺市为例林彤;王宝强;耿虹;140-143
断裂·整合——当代大跨建筑结构形态的美学逻辑孙明宇;144-148
探险·实验·本质——关于建筑设计师克里斯蒂安·克雷兹的设计思维晰绎张顾一;丁治宇;149-152
“材份制”如何走向“斗口制”——苏州元明大木斗栱用材尺度探析颜炳亮;153-156
城市区域建筑居住功能的抗震韧性量化分析徐娅婷;方育铭;157-162
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小学建筑空间设计研究谢一飞;刘玉蛟;王隽冬;163-166
基于IPA分析法的游客感知与南门广场旅游发展耦合度研究侯倩倩;王静;王常年;167-170
环境戏剧视角下的观演空间设计问题研究——以沙瓦剧场为例胡沈健;李苏阳;李聚真;171-174
园林与景观设计
基于“太湖三白”生境营造的湿地公园改造设计——以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为例赵旭凯;马建武;钟诺亚;景湘婷;任悦歌;175-178
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之美研究张晓晨;179-181+198
论中国古代庭院园林植物配置的文化内涵王昊;汪慧心;孙义梵;182-185
道路与桥梁
打破城市“壁垒”——基于Mancunian Way的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的关键要素研究杨逸轩;186-191
基于铁路客运的广东省域城市网络特征探究王启轩;肖宏伟;任婕;192-195
以站城融合为导向的铁路枢纽交通换乘模式研究戚广平;陆志明;196-198
《当代功能性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》系列著作约稿工作启动16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