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城市热环境设计与优化
基于室外热舒适评价的景区游客行为研究——以广西柳州龙潭风景区为例马黎进;董靓;5-8+26
基于热环境模拟和热反应的城市室外热安全风险耦合研究蒋毅;易宇;罗松钦;徐峰;9-12
厦门大学人工气候实验室建设与探索林跃华;石峰;13-16
建筑教学
基于数孪混合技术的智慧教学系统建构——以高校未来城市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张乐敏;张若曦;17-22
基于专业素养的风景园林基础课程教学思考王燕燕;23-26
城市总体规划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王爱;何颖;27-29
产教融合——山西军民融合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设计陈坚;杨睿琪;30-32+53
城乡规划·设计
基于公共健康最大化的社区空间管控策略研究——以哈尔滨中海文昌公馆为例董可人;王圣保;王兴;赵小龙;33-36
基于POI数据的城市空间优化研究综述李静薇;刘光;薛婷;37-39
新旧共生开启的内院街坊城市更新——慕尼黑“五庭院”城市综合体设计评析张凡;40-46+151
城市设计管控视角下我国住区的问题与思考许霖峰;戴冬晖;47-53
“以人为本”视角下广州沙面片区街道设计反思何淑君;54-59+119
公园城市建设对公众健康影响的多因素分析——以成都市为例许俊萍;吴正旺;李易烨;60-62
基于数孪技术的聚落风貌三维控制研究——以湄洲岛宫下片区为例张若曦;张乐敏;黄宇轩;63-67+133
快速城市化与环境设计分析朱元依;68-71
弹性理念下贵州山区老城更新研究——以普定县老城为例时二鹏;陈都;尹伟;72-75
产城融合导向下高科园区规划策略研究——以杭州临平小林高科园区城市设计为例陈莉;李文昕;邹叶枫;76-79
株洲市公共厕所现状与优化对策张婷;刘建龙;陈海燕;周浩;80-82
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
旅游导向型传统村落营建模式及参与式设计研究——以陕西关中韩城相里堡村为例张鸽娟;景俐;83-89
废旧农宅环境艺术化再利用的案例解析与体系建构——以重庆乡村地区为例史靖塬;李秋娜;90-94
河北省太行山区传统村落分布特征研究靳丽娟;郝永刚;王晓梦;赵志元;95-98+102
城市发展背景下古建筑保护的法律对策研究陈良;章曌杰;99-102
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风貌的保护与延续——以丽江市宝山乡石头城村为例卢黎刚;孙柯;103-108
历史建筑保护从原真性到原真度姚东升;邵明;109-112
建筑设计·理论
基于叙事理论的工业遗产型公共设施再生设计策略王天赋;113-115
协同创新语境下科研中心设计研究——以汕头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项目设计为例林康强;黄全乐;116-119
空间与计算——数字技术与建筑空间的交织演变孙明宇;120-122
基于SD法的城市餐饮建筑及空间环境的评价研究郭彦哲;郭洪胜;夏李森;123-126
健康影响评估及其在空间规划中的发展——制度、技术与能力丁国胜;芮濛濛;127-133
基于成分占比的快速评价与辅助建筑策划——以中庭空间为例窦雨薇;李珺杰;134-139
基于空间叙事性理论的秦岭地质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探讨郁畏力;140-143
兰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金属屋面工程施工技术严国兴;严吉涛;144-146+160
基于数字化建造的找形策略孙泽鑫;梅洪元;147-151
农旅一体化视域下的装配式农宅设计研究——以青岛市崂山区东麦窑村为例张璐;郝赤彪;152-155
龟兹石窟建筑形制之成因分析刘帆;滕树勤;156-160
竹木MLS可变吸声扩散体应用于KTV房车声学设计研究王波;林跃华;戴文林;161-164
园林与景观设计
基于街景图片的街道空间品质对比研究戴智妹;朱查松;165-169
儿童友好型城市公园景观建设研究张弛;付晓渝;170-174
辽宁乡村景观生态评价方法与应用探析孙玉芩;任欣欣;175-178
基于符号学的城市风貌体系构建方法研究邹涵;邱问;179-182
健康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下的公园游憩和降温服务权衡关系研究——基于GWR量化分析 撤回王旸;183-188
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绿色街道建设策略——基于ASLA获奖项目的分析毕世波;戴菲;189-191+198
道路与桥梁
城市活力视角下夜间公交线路调研与优化研究卞广萌;秦海岚;闫芳;192-194
“双铁”交通枢纽站域步行系统研究——以青岛火车站枢纽为例马晓璇;郝赤彪;李玮奇;195-1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