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城乡公共空间活化与利用
内蒙古农牧地区草原城镇空间形态对比研究赵红芳;胡晓海;5-8+12
乡村公共空间的活化探究——以吐鲁番鄯善县辟展乡丝路新村为例肉孜阿洪·帕尔哈提;范涛;赵雪;黄一如;9-12
用地制约下非标准使用的中学校舍空间优化研究——以西安市为例尹墨涵;王琰;13-17+115
基于潜力评估的乡村分类模式研究——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赵梦龙;18-22
关中地区村委会建筑空间现状及其更新方法研究——以乾县普通行政村为例杨丹;多永宏;李志民;杨豪中;23-27
乡村空间形态的生态适应性更新策略研究高晓明;禹珊;28-31+147
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山地乡村可持续发展研究林斯媛;32-35
乡村振兴背景下建筑课程设计教学探讨——以“装配式绿色宜居农宅”为例胡思斯;刘佳;燕宁娜;36-38+65
基于编码语言的中国城市建成形态表述方法研究王夏;39-42
乡村旅游背景下闲置建筑改造策略研究——以泾县厚岸村为例廖宜莉;43-47
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更新项目精益管理探究杨青;48-50+75
建筑设计·理论
基于医养结合理念的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戴靓华;卢李海;张琰;51-55+135
基于有效光通概念的低能耗路灯研究张兵;崔朋杰;赵海天;56-60
夏热地区“常全影”空间中的缺影及其补影机制罗国辉;龚兆先;刘颖琪;李怡楠;61-65
大学校园主色调提取方法研究——以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为例曹舒乐;张瑶;黄丽;龚琬婷;方田红;陈伦福;66-70
无界之界——论现代主义和批判的地域主义的边界吴永发;刘馨蕖;71-75
广州市零售药店空间分布格局与集聚特征研究王丹妮;徐梓倩;张晔;潘靖妍;卢普斌;王重洋;76-79
全过程工程设计服务在海南重点园区的运用研究——以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试验区“一体化”工作模式为例李璇;周聪;涂慧君;刘昕昱;叶佳怡;80-85+142
双循环格局下空港型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的规划路径——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为例米炜嵩;王镇中;席鹏轩;柴晓怡;86-91
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研究进展胡嘉懿;陈珈琪;92-96
传统商业街区的更新设计研究——以南坪中心广场街区为例高健锋;黄云峰;97-101
基于POI数据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空间耦合研究——以昆明市官渡区为例王杉;程海帆;102-106
东西方建筑文化差异性研究——以雷姆·库哈斯与藤本壮介的对比为基础白效轩;107-110
长宽比成倍增长的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规律研究肖金辉;111-115
符号学理论下中国传统云纹转译设计研究冷先平;周伊;116-118
胶合木框架建筑的结构特征杨瑛;胡昭宇;谭翰韬;张阳;119-121
环境设计专业软装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究宋季蓉;李晓慧;122-124
基于产教融合下的多元化教学探索——以建筑设计课程为例谢明;张美亮;125-127
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
传统民居建筑中“斜向门道”营建机理研究孙鸽;韩卫然;王彦磊;128-131
“文化驱动”视角下冀中南传统村落保护与振兴研究——以伯延村为例白淑军;韩霖超;庞琳;132-135
藏地传统寺庙型城镇特征及保护更新模式探讨——以山南市原泽当镇为例邓星;何浩;136-142
日本《景观法》对我国传统村落景观再生的启示林晓丹;孔惟洁;143-147
驻村建筑师介入的传统村落保护——以沙溪复兴为例任东升;李莉萍;148-151
建筑保护·传承
港口仓储类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策略——以青岛市大港区为例王大为;王润生;张敏;152-156
基于BIM+理念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李渊;郭晶;157-161+167
城市化影响下浙东地区传统水乡聚落现状问题与发展策略——以绍兴八字桥片区为例陈益龙;赵琪;张雨卉;徐艳芳;王雪如;162-167
德国废弃工业用地改造成功原因探析刘德嘉;赵晶;168-170+175
风土环境与建筑形态下湖南省惜字塔建筑文化分析檀丹丹;刘辉芳;刘琳;171-175
后矿业转型——乌拉尔山矿业遗产的经验与启示温而厉;176-179
当代地质遗迹博物馆形态设计的叙事性表达张向宁;王飞;180-182
园林与景观设计
基于行为和记忆的寒地校园景观营造途径——以东北大学浑南校区景观提质实践为例郭雅婷;李运远;183-187
城市行道树生长健康状况与种植形式的相关性分析金小军;张军;杨凡;吕峰;宋文超;188-192
隐逸思想下明清文人园林曲境营造及应用研究高佳豪;冷先平;吕潇然;193-195
基于唤醒理论下的邻里公园设计研究陈岩;张一顺;196-1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