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韧性城市
我国住区用地活力影响因素研究综述石宝珠;蔡军;翟宣臣;1-4+21
城市水系统韧性视角下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——以哈尔滨何家沟地区为例马玥莹;王云才;5-10
基于“城市双修”理念的合肥市绿地适宜性研究宋晨曦;11-15+37
城市更新与优化设计
雄安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——基于知网中文期刊数据王朝红;冉富雅;王明琦;张宏;16-21
15分钟健康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评价研究——以长沙市开福区、岳麓区、天心区为例李佳嘉;何林海;邓子怡;邓泓祥;樊秉鸿;杨靖;22-26
社区规划中公众参与内容及演变路径分析林世俊;顾忠华;潘思琳;27-30
精细化管控导向的城市风貌规划转型探索——以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为例乔鑫;冯霁飞;蒋朝晖;31-37
基于夏季微气候测度的呈贡老城微气候适应性研究黄纯;程海帆;38-42
山地环境下传统风貌更新保护利用设计实践——以重庆开埠遗址公园为例杜伏淋;陈洋;吴义沙;43-46+58
共享理念下高校旧住区公共空间适老性微更新策略研究黄婷婷;47-50
基于巴塞罗那超级街区计划的行人优先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王婧祎;51-54
环境行为学视角下旧县村街巷空间活力提升策略秦浩;周灵敏;黎玉妃;刘丽荣;55-58
重构残余边界空间的城市微更新思考——以沈阳北市场历史街区为例张慧;59-61
面向未来社区建设的人宠共融环境设计汤红莉;张赟瑶;陈露;宋海娜;62-64
城乡规划·设计
重庆大都市区外围地区居民城镇化意愿研究——以重庆市潼南区为例金刚;王文静;林韬;65-71
乡村振兴背景下博格达尔村旅游发展策略探究张龄之;塞尔江·哈力克;72-75+116
济南老城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研究张蕾;高嵩;76-83
老城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探究——以北海老城ND片区为例于伟;刘璐;王暄;84-88+124
商业步行街空间与业态分布关联研究——以合肥淮河路步行街为例姚宏;梅丰仪;89-92+128
街道步行环境质量的空间测度王圣雯;杨东峰;93-96+132
城市近郊居住区配套商业规划研究——以乌鲁木齐县闲来小镇项目为例刘西南;潘永刚;97-100
使用者行为角度出发的城市广场空间设计探究——以青岛五四广场与济南泉城广场为例范书玮;101-104
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片区产业规划研究——以平度市南村镇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产业规划为例郑广慧;田华;韩坤;105-107
站城融合视角下雨棚上盖综合开发规划探索——以杭州西站为例孙雷;108-111
站城融合如何选择“因地制宜”的设计策略——以慈溪高铁站设计方案为例郭磊;112-116
建筑设计·理论
基于仿真模拟技术的校医院接种流线的研究——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医院为例赵暄;刘冰洁;方博文;王峰;117-120
可变混响建筑声学设计“情景化教学”的探索王波;林跃华;李芝也;吴晓雯;柯桢楠;洪晓强;邱鲤鲤;121-124
否定与超越——艺术视角下的公交车站亭实验性设计施幸未;史云杰;徐晶;125-128
粉煤灰掺量对砂浆干缩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曾辕;谢芳圆;龚奡;朱炎斌;周锡玲;129-132
BIM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汤笑萌;133-137
性能提升下的高层建筑顶部复合化设计研究于世伟;张险峰;138-141+171
纽约曼哈顿中城建筑色彩特征研究许志榕;142-145+175
设计超越文化——文化环境中的建筑创意孙曦;邢同和;146-149
折叠结构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张安瑞;孙明宇;150-152+183
建筑文化·传承
共同演变视角下闽南传统家族书院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探讨——以绿野山房为例韩洁;蔡坤阳;陈思恩;153-159
基于HUL的历史城镇数字化保护路径探索——以潮州大城所城为例梁桓潇;黄培轩;王凤引;何韶颖;160-166
VR技术在遗址公园保护与开发中的应用王吉民;方彤;于守超;167-171
齐长城遗址(莒县段)草本植物群落结构分析朱立傲;刘福智;李红利;尹美善;王叁;172-175
传统村落形式转译方法探析——重读“水岸山居”卢俊霖;唐建;176-179
基于环境行为学的人文意象保护研究——以台州府城为例张锐;陈李波;徐宇甦;180-183
园林与景观规划
基于多源数据的黄河滨水景观带活力评价研究——以兰州市为例韦俊卿;戚路辉;贾丽奇;184-188
厦门中山公园声景观研究李欣月;王波;唐洪流;柯桢楠;陈可嘉;189-193
中国现代城市道路景观演进历程与发展导向研究郁珊珊;王亚军;194-1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