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乡村韧性建设
浙西南山地丘陵乡村人居环境优化研究郑皓;杨晟;1-4+13
基于多元感知的西来古镇乡土景观元素研究张弘毅;宋航宇;杨青娟;5-7
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示范带规划探索——以中山乡村为例刘斯捷;8-13
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域村庄布局研究卢全民;黄海妮;14-17+70
城乡规划·设计
国外韧性城市研究对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的启示马晓虹;18-21
多中心空间规划策略对城市低碳交通的微观模拟研究崔毅;22-28
日常生活视角下基于SD-IPA法的滨水公共空间评价研究——以上海苏州河居住生活段为例刘若昕;29-33
城市产业新区用地与产业的发展关联——基于产业发展要素过程的实证研究崔秉亮;夏南凯;杨文龙;34-40+58
基于多源数据的不同职住比社区空间活力影响因素探究——以武汉市为例刘明浩;李晨慧;41-46
近十年国内老旧社区更新研究综述邓飞扬;袁雁;47-50+66
基于时空数据的共享单车使用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——以成都市为例陈冰郎;51-54
我国居住空间分异热点前沿——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刘胜雪;廖邦固;黄龙;55-58
以环境提升为目标的老旧小区入口空间现状调查——以南京市玄武区为例林诗怡;黄怿昕;夏兵;59-62
技术转移视角下区域网络腹地特征研究毕鹏翔;63-66
体医融合模式下社区运动设施设计策略研究——以汇龙花溪半岛居住区规划为例陈滨志;张向宁;朱莹;67-70
以人为本的环境设计影响因素研究都伟;徐中子;71-73
资源共享时代下开放式“福”居小区探讨常跃中;朱志乾;74-77
建筑设计·理论
基于3D打印混凝土技术的装配式井干式民宿设计研究齐爱玲;王亦周;林慧颖;78-84
合宜适度: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室内装饰手段意匠探析成果;龚瑜;85-89+94
“厕所革命”下的旅游厕所调查研究——以桂林“两江四湖”景区为例李文康;王晓;林吴涛;吴沛沛;李雨昕;孙海连;90-94
户牖之艺——兰州地区传统建筑门窗装饰研究孟祥武;韩俊伯;95-98+163
基于青年群体需求的居住单元拓扑关系矩阵构建房文博;盛笑雪;梁荣菁;99-102+137
建筑环控方式与用户环境满意度相关问题研究——以寒冷地区大学科研办公楼为例王鑫;李若旻;韩飞;103-106
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张广媚;107-110
基于慕课平台的“场地设计”混合式教学实践王宁;111-114
基于扎根理论的商业综合体宜人性影响要素研究王丰;段子珍;115-122
让生产与城市再次成为朋友——融合突破的某大型工业建筑设计刘红;123-127
我国建筑日照法规的编制、执行与优化研究——基于日照权相关司法案件的统计分析刘韬;128-132
地域性在文化建筑综合体中的设计策略研究谌方宇;罗铮蒸;133-137
BIM主流建筑设计软件平台的应用对比王佳晖;刘学贤;138-141+158
物质性工业元素下的旧工业建筑改造策略郑学森;郭斯凡;蒂姆·希斯;142-145
基于体验经济的书吧空间设计研究王振伍;146-149
川西藏族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图式语言分析——以炉霍县充古村为例刘奕杉;陈莎;150-152+198
建筑文化·传承
建筑遗产价值认知与审思——以哈尔滨圣尼古拉大教堂(1900—1966)建筑艺术为例朱莹;李心怡;叶丽尼亚;153-158
绘画“六法”与中国传统建筑理念的艺术共通成帅;赵琪琪;刘珊;159-163
宜黄棠阴古镇建筑装饰艺术初探——以花形替木为例肖涵月;段亚鹏;刘玥;164-167
黔东苗族村寨传统建筑防御性研究——以苗王城为例石勇美;罗力兵;陈晴;王先华;168-170+179
园林与景观设计
群体记忆视野下铁路工人聚居路段铁路文化景观设计策略——以郑州铁路局家属院街道为例燕宏宇;贾琦;171-175
基于BIM技术的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策略与思考秦淞群;戴继明;176-179
基于传统景观模式的道明竹艺村景观空间格局研究李秋;贾玲利;180-184+194
基于文化的高校校园景观改造研究——以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为例王秀武;黄雨泽;185-189
南昌市滨江绿道步行环境感知评价——以赣江市民公园为例蔡潇;苏振宇;190-194
公园城市理念下柳州绿道规划营建策略研究王泉文;冯兵;195-198